雨荷轻倾

Es muss sein

【剧评】如若死是必然(上) - - - 评音乐剧《摇滚莫扎特》

为一部已然融入我生命的作品而作的剧评,献给我一位终将于一无所有之处再 · 见的亲人。

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,融合了最后的歌与最温暖而又冰冷的告别。总想着为法扎写点什么,用自己的期待视野去挖掘、解构,尽可能站在客观、冷静的立场之下。因而,最终“磨”出了这篇作品。稍微有点严肃,还请海涵。

字数有点多,故分三部分发。希望大家能够尽情批评指正,也期待着可以和大家交流,有时候在lof 发文,总觉得有些寂寞 ……

♪♬ ♪♬ ♪♬ ♪♬ ♪♬ ♪♬ ♪♬ ♪♬ ♪♬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 若 死 是 必 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 - - 评音乐剧《摇滚莫扎特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雨荷轻倾

特别鸣谢: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刘芊玥老师、王嘉军老师、黄金城老师、陈丹老师对我的教导、指导、鼓励及帮助。

       极其喜欢传记题材的故事片或是舞台剧作品,娓娓叙说之中,主人公的一生如同一幅或粗粝,或细腻,或晦暗,或斑斓的画卷,自此徐徐铺陈,然而,推究至极致,卷轴的结尾往往却总是相似的 - - - 戛然而止,一切必将指向永恒的宁静 - - - 而这,也是所有生而为人者必将面对的结局。因而,细细品读传记类作品,便总能觉出一丝决绝的悲凉,催逼着人回过头去,重新发现自我、发现生活,使得这类作品颇有些海德格尔“向死而生”的隐喻意味,或不若说,这即是生命的一种可能的本质。
       作为一部以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沃尔夫冈 ∙ 阿玛德乌斯 ∙ 莫扎特的一生为蓝本所创作的音乐剧,《摇滚莫扎特》延续了这一关乎生命本质的思考,细细品读,却又会惊觉思考不仅停留至此。剥去外在的浮华才能发现,《摇滚莫扎特》以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吸引着观众,推动着观众思考,最终试图借莫扎特之口,引导观众就生活和死亡给出属于自己的、哲学意义上的解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天才,不是早死,便是早疯?”

        方才拉开帷幕,剧中人物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德与姐姐南娜儿便以一曲《挑战陈规》呼唤“疯子”、“天才”的降临,期望以此打破“愚者”们“温驯的服从,焚毁镀金的牢笼”。毋庸置疑,莫扎特即是“天才”本身,又因离经叛道成为“愚者”的对立。双关性的呼唤声中,莫扎特以反叛、轻佻、纯真的反传统形象,钻出层层石榴裙底,出现在观众们的面前,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。
        西方文化中,“天才“这一概念的形成,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发展阶段,从柏拉图的灵感说,到康德的”天才论“,再至浪漫主义者对”天才“至高无上的推崇,其背后所隐藏的非理性、神秘性因素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,直至今日。
        莫扎特的英年早逝,引得无数来者扼腕叹息。舞台上直观的“死亡”,更是使莫扎特的人生故事被理所应当得视为悲剧。古希腊将悲剧诉诸于命运,后世则更多将其诉诸于性格, 因而,人们皓首穷经,有的感叹命运使然,将莫扎特的“毁灭”归咎于同行对其“天才”的嫉妒;有的则从书信集中寻找到蛛丝马迹,认为其父对于其“天才性”的过分强调扭曲了莫扎特的性格;有得甚至关注到了所谓绝对的“天才”本身的弱点 - - - 一生都不会与平庸相伴,终身忍受一意孤行的灵魂对他们的折磨,天赋终成镣铐。
        “天才,不是早死,便是早疯。”舞台剧《南海十三郎》里曾下过如上断言。
        然而,死亡,是否真得是一种失去或是一出悲剧的结局呢?抑或,撇开“天才”的光环,它本就是一种无可选择的必然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浮华背后?

        许多观众或许也注意到了投影于幕布之上的精美画作 - - - 弗拉戈纳尔的 《秋千》 ,典型的十八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,象征着欢愉、精致、重视感官享受的审美价值观。画面优美与低俗并存,某种意义上奠定了《摇滚莫扎特》全剧的基调,并暗合时代背景、文化背景乃至于本剧所呈现出的放纵又天真的独特风格。更有意思的是,弗拉戈纳尔本人亦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人,他似乎是第一位公然蔑视院士的画家,如若属实,大概又可增添一重关联性。
        在洛可可风潮的影响之下,十八世纪的法国艺术和文学作品几乎都成为了求欢的同义词,这一“风流”传统甚至延续至今,“身体化”、“情欲化”这一注重感官体验的表达方式在法国文艺作品之中几乎比比皆是。
法语音乐剧《摇滚莫扎特》自然也不例外,无论是旨在表现萨列里纠结心态的《甜蜜的痛苦》,亦或是莫扎特欢愉中暗藏悲凉的《纹我》,还是融合着女性主义大胆剖白的一曲《被单下的癫狂独白》,甚至剧中多处融合现代舞元素与古典芭蕾的编舞,其间执着于“身体化”表达手法的意图可谓供认不讳,这一手法为作品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力。
        如果说,洛可可风格直接影响了《摇滚莫扎特》的部分表现方式,那么剧中的服装设计则实现了对洛可可风格的超越和再创造。本剧将古典和现代视作可以任意使用的元素,同剧中古典乐与流行乐的自然结合一样,主角们的服装制式大体采用了十八世纪的规范,随处可见的蕾丝花边、灯笼袖、蓬松的衬裙也印证了这一点,然而,在细节之处,现代风格却处处闪现,如莫扎特服装的亮片、豹纹元素或是阿洛伊西亚极具未来感的妆发设计,摇滚的气息亦藏匿其间。整部剧的服装设计拿捏得恰到好处,如同在古典与现代的一线之间小心游走,既借助流行元素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崇尚自由、反叛的价值观,又没有使观众产生“出戏”的错觉,反倒营造了一种陌生化的奇异效果。

(TBC. )

评论(5)

热度(24)